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期间,纳粹德国凭借其强大的军力迅速击败了法国、波兰等多个欧洲国家,占领了大部分领土。希特勒曾深信,通过这种势如破竹的攻势,他能够实现其称霸欧洲的梦想。然而,由于对苏联形势的错误评估,希特勒的计划并未按预期进行,德国的三百万大军被困在苏德战场的泥潭中,难以自拔。最终,德国因过度的贪婪和战略误判,陷入了无法挽回的失败。事实上,希特勒原本预计几个月内就能击败苏联,之后他还计划将征服的目标扩展至更远的地方。
那么,希特勒为何如此自信地认为能够轻松征服苏联?他心中的下一个目标又是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回顾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的复杂局势。战后,尽管英国、法国等国是战胜方,但战争带来的巨大损失让它们没有对战败国德国采取过于严厉的惩罚。相反,英法等国采取了绥靖政策,试图通过妥协与软化态度避免新的冲突。所谓“绥靖政策”,本质上就是放松对德国的约束,这种做法与一战带来的惨痛后果密切相关。
展开剩余82%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疲惫局面中,英法等国首先要恢复自身的经济和国力,而非过于严苛地对待德国。因此,战胜国在签署《凡尔赛条约》时,主要将德国的处理分为三个方面:领土、经济和军事。德国被迫割让了约八分之一的领土,这些领土被作为缓冲区划归其他国家;在经济赔偿方面,德国被要求支付1320亿马克的巨额赔偿,且赔款必须以黄金支付,这使得德国经济遭遇极大压力,民众生活困苦,也为纳粹党崛起提供了土壤;而在军事方面,德国的军力被限制至10万人,禁止装备重型武器和空军,几乎剥夺了其再度崛起的能力。
从这些条款可以看出,尽管战胜国对德国实施了严厉的领土和经济制裁,但在实际的政治控制上,英法等国并未采取过于强硬的措施。再加上到了1930年代,欧洲经历了严重的金融危机,英法等国自身面临的国内问题让它们无法将注意力集中在德国动向上。它们当时误认为,《凡尔赛条约》能够有效限制德国的崛起,然而事实证明,这一政策反而为德国的复兴埋下了隐患,最终带来了更为惨痛的后果。
1929年,金融危机的波涛席卷而来,德国的经济几乎崩溃。背负着巨额赔款的德国,民众生活水平惨淡,许多人面临温饱问题。正是在这样的社会危机中,希特勒看到了历史的机会。凭借着极具煽动性的演讲风格,他在德国各地积极宣传,广泛传播纳粹党能够拯救德国的理念。希特勒把所有责任归咎于当时的政府,指责其接受《凡尔赛条约》并同意支付高额赔款,才导致德国陷入困境。他承诺,纳粹党上台后,德国将恢复富足,每个人都能过上好日子。这些口号深深打动了饱受困苦的德国民众,希特勒迅速获得了大量支持。
得到了民众的支持后,1933年,国会纵火案发生,纳粹党迅速控制了德国国会,成为唯一执政党。希特勒一上台便毫不犹豫地宣布违反《凡尔赛条约》的规定,重新建设军队。因为他清楚,英法等国并不敢对德国采取实际制裁,因此他敢大胆地扩充军力。1935年,德国正式恢复义务兵制,并大规模发展军事工业。在经过几年的恢复与发展后,德国逐步走出萎靡状态,重新成为一支具备强大作战能力的军队。
到1939年,希特勒发动了闪电战,首先向邻国波兰发起进攻,这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的爆发。波兰被占领后,德国军队迅速扩展,接连征服了北欧和法国,仅用了几个月的时间便占领了大部分欧洲。除了因海上孤悬而难以攻克的英国外,希特勒的视线很快便转向了苏联。苏联的辽阔领土和丰富的战略资源使其成为希特勒觊觎的目标,他希望通过征服苏联,获得足够的资源来支持德国进一步扩张,甚至有可能战胜英国和美国。
起初,希特勒过于乐观地估计了苏联的实力,他认为苏联虽然拥有庞大的人口,但在工业和军事实力上远远不及德国。而且,他认为苏联内部的权力斗争,使得这个国家更像是一只“纸老虎”。基于这样的评估,希特勒决定调集三百万大军,迅速击溃苏联。他制定了三条进攻路线:北线进攻列宁格勒,目标是控制波罗的海和苏联的工业重心;中央线进攻莫斯科,争夺苏联的政治和交通枢纽;南线则是进攻乌克兰和高加索地区,目的在于获取粮食和石油资源。
然而,希特勒低估了苏联防线的坚固。战争初期,德军的推进速度远不及预期,双方陷入了长时间、残酷的拉锯战。同时,希特勒未能放弃西线对英国的进攻,使得东西两线的作战压力进一步加重,德国的资源被消耗得相当严重。更为不幸的是,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直接导致美国参战,盟军的力量大幅增强。随着美国对苏联的支持,苏联展开了猛烈反攻,并最终在1945年攻入柏林,希特勒在绝望中选择自杀。
如果希特勒能够集中兵力专注于苏联战场,而不是同时在西线开战,战争的结局或许会有所不同。然而,希特勒的野心远远不止于此。征服苏联后,他还计划进一步扩展至中东和北非,这两个地区不仅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而且在战略上对掌控欧洲和亚洲至关重要。虽然苏联的资源极具吸引力,但相较之下,希特勒对中东和北非的石油资源更加垂涎。
希特勒的目标非常明确:通过征服苏联获得煤炭和矿产资源,再结合中东和北非的石油,德国将能够持续发动战争,并在欧洲及全球范围内占据主导地位。北非尤其重要,它是英国及其他联邦国家的物资运输关键通道。如果德国能够控制这一地区,将能够切断英国的供应线,迫使其投降。
然而,希特勒的野心最终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围。过度的贪婪让他最终失去了所有,德国的崩溃也成为了不可避免的结局。
发布于:天津市微信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